英语漫谈中国文化
价格 免费
2026.03.01 ~ 2026.06.30
  • 山东政法学院
  • 建议每周学习2小时
  • 0人已参与

第1次开课

开始:2026-03-01

截止:2026-06-30

成绩发布时间:2026-06-29

期末考试截止时间 未设置

教学团队

山东政法学院
讲师
讲师
山东政法学院
讲师
山东政法学院
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39)
讨论(9)
考试(10)
课程概述
本课程依托于外研社出版教材《中国文化概况(修订版)》设计而成。课程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内容涵盖智慧与信仰、国粹、文学、饮食、服饰、传统节日、建筑、教育、发展成就九大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魅力,提升英语语言运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英语漫谈中国文化》以英语为媒介,带学习者走进中国文化的瑰丽世界,内容涵盖智慧与信仰、国粹、文学、饮食、服饰、传统节日、建筑、教育及发展成就九大领域,融汇古今风采和先进理念,帮助学习者感悟中国文化魅力,有效提升英语语言运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课程特色】

1)课程定位:“语言 + 文化 + 思政 + 传播” 四维融合
本课程并非单纯的文化科普或英语学习,而是以语言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核,以思政为灵魂,以传播为目标,实现了多目标的深度绑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宗旨,将文化自信、文明互鉴等思政目标与语言学习、文化认知同步推进;同时兼顾语言能力提升与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既解决“怎么说”(英语表达),也解决“说什么”(文化内涵)和“为什么说”(传播价值)。

2)内容体系:古今贯通 + 全域覆盖 + 对比视角
很多同类慕课仅覆盖传统文化、缺失当代中国内容,或单向输出中国文化、缺乏中外对比,导致学习者难以全面认识中国,在国际传播中难以应对文化差异,无法有效阐释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本课程内容设计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时代性,涵盖九大领域,从传统文化根脉到当代中国发展,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知识图谱,强调系统掌握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而非孤立知识点堆砌。通过解读文化多样性及中外文化对比视角,引导学习者在跨文化场景中理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异同。

3)教学形式:双向适配 + 强调实践
同类慕课多定向服务单一受众(如仅针对中国学生练英语,或仅针对外国学生讲文化),重在介绍文化知识,无法实现“双向语言+文化”的协同提升。该课程采用“英文讲解 + 英汉对照字幕”形式,实现中国学习者理解中国文化、提升英语与外国学习者既学汉语又学文化的双向受益。课程并非纯知识讲解,还包含测试、文化表达实践等环节,有助于学习者将文化知识转化为传播能力。

4)师资团队:深耕领域 + 成果硬核
同类慕课的师资常存在“短板”:单一教师授课,知识覆盖面窄;教师缺乏省级以上课题支撑或教学竞赛奖项,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教学效果难以验证。该课程由5位深耕“语言教学+文化传播”的教师联合打造,覆盖文化教学、跨文化沟通、语言应用等多个细分领域,教学案例获省级优秀案例,微课作品获省级一等奖、全国二等奖,主持或参与省级教改、科研课题10余项,斩获全国或省级教学竞赛奖项 10 余项,是“教学+科研+竞赛”三维能力兼备的硬核团队。

这些优势使本课程不仅是学语言、懂文化的课程,更是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坚定文化自信的实用工具,尤其适合需要“文化 + 语言”协同提升、且有明确考试/职场/传播需求的学习者。

 

【主讲团队】

韩骥:山东政法学院讲师。主要承担《大学英语》、《中国社会与文化(英)》、《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的教学。长期专注“语言教学+文化传播”领域,引进的中国文化英文课程历经增设实践环节、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实行混合式教学等多轮改革,已成为本校颇具影响力的语言文化类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全新打造了在线开放课程《英语漫谈中国文化》。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课程建设6门,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校级科研计划项目3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教学案例Chinese culinary culture荣获山东省2020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团队微课作品Chinese chopsticks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五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所在团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项。

杜秀莲:山东政法学院教授。主要承担《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获评“山东政法学院优秀教师”、“山东政法学院最美教师”、“山东政法学院金牌教授”。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并获“第一届山东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6项、山东省科技厅课题1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校级科研及教改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带领团队荣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复赛一等奖。

吕凤鑫:山东政法学院讲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6年7月进入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工作至今,主要承担《大学英语》、《英语国家文化》、《英语文体学》、《欧洲文化入门》、《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1项和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主持和完成7门课程建设,参与了5项教改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发表论文数篇,所在团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项。

殷治花:山东政法学院讲师。主要承担《大学英语》、《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完成山东政法学院科研项目两项,教学改革项目一项;曾获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山东赛区微课组一等奖;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五届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和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山东赛区决赛二等奖。

金菲:山东政法学院讲师。主要承担《大学英语》、《理解当代中国英语翻译》、《英语语音精练》、《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外贸函电》等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翻译、商务英语与跨文化交际,主持及参与多项校级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曾获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大学英语综合课组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山东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第29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二等奖。

课程目标
  • 深化文化认知,坚定文化自信:系统掌握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在沉浸式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 兼顾双语学习,提升语言能力:课程以“英文讲解+ 英汉对照字幕” 形式呈现中国文化,既有助于中国学习者在文化语境中高效提升英语水平,也有助于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实现英、汉两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双向突破。
  • 掌握传播工具,赋能国际交流:掌握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常用表达与专业术语,理解中国文化主题的口头语言与书面文本内涵,在国际场景中能用英语清晰阐释、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 培养跨文化素养,推动文明互鉴:理解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差异性,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跨文化敏感性,让世界更客观和准确地认识中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适合人群
  • 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者
  • 文化爱好者或传播者
  • 教育与培训从业者
评分标准
课程最终成绩由如下内容组成:
1)平时测试占总分20%,成绩是全部测试的平均分,未做记0分;
2)期中/期末考试占总分30%;
3)视频课时占总分30%,观看完全部视频即可获得满分;
4)课堂讨论占总分20%,参与课堂讨论,回复9次即可获得满分;
本课程成绩60分为合格,成绩预计公布时间为2026-06-29。祝大家都能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