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歌曲欣赏
价格 免费
2025.02.10 ~ 2025.06.29
  • 河北师范大学
  • 建议每周学习2小时
  • 457人已参与
课程已结束,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第5次开课

开始:2025-02-10

截止:2025-06-29

课程已进行至

20/20周

成绩预发布时间 2025-06-26

期末考试截止时间 未设置

教学团队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26)
考试(11)

《I Believe I Can Fly》

By 刘硕美 05-14 75次浏览

R. Kelly于1996年创作的《I Believe I Can Fly》不仅是一首现象级的流行金曲,更成为全球范围内关于希望与自我超越的文化符号。作为电影《空中大灌篮》(Space Jam)的主题曲,这首歌巧妙融合了福音音乐的灵性、R&B的律动与流行音乐的感染力,塑造出一种既私人化又具有普世共鸣的情感表达。

从音乐制作来看,歌曲以柔和的钢琴旋律开场,搭配R. Kelly极具张力的嗓音,层层递进至恢宏的弦乐与合唱段落,结构上形成“压抑—释放—升华”的完美弧线。歌词中反复强调的“I believe I can fly”并非简单的励志口号,而是通过“see me running through that open door”等具象化比喻,将抽象的信心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场景。这种创作手法使歌曲摆脱了鸡汤式的空洞,成为无数人在困境中的精神支点。据统计,该曲全球销量超千万,获3项格莱美奖,并被《滚石》杂志列为“史上*伟大500首歌曲”之一。

然而,歌曲的传奇地位与创作者R. Kelly后来的法律丑闻形成尖锐对立,引发关于“艺术与道德能否分离”的争议。听众在旋律中感受到的纯粹希望,是否会被艺术家的现实行为所玷污?

问题:当一首歌曲的文化意义已远超创作者本身(如成为体育赛事、毕业典礼的固定BGM),社会是否应该重新定义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联?或者说,艺术的永恒性能否彻底消解作者人格对作品的负面影响?

0 回复

  • 还没有回复,赶快添加一个吧!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