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歌曲欣赏
价格 免费
2025.02.10 ~ 2025.06.29
  • 河北师范大学
  • 建议每周学习2小时
  • 457人已参与
课程已结束,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第5次开课

开始:2025-02-10

截止:2025-06-29

课程已进行至

20/20周

成绩预发布时间 2025-06-26

期末考试截止时间 未设置

教学团队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26)
考试(11)

三、《Auld Lang Syne》:时光褶皱中的集体记忆仪式

By 肖博砚 05-11 40次浏览

《Auld Lang Syne》。这首看似简单的苏格兰民谣,实则是人类文明中*为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是一台精密的时光机器,一段程序化的情感算法,一个跨越语言壁垒的集体记忆契约。当罗伯特·彭斯在1788年记录下这首古老歌谣时,他或许未曾预料到,这首用低地苏格兰语写就的诗歌会成为全人类处理时间流逝的通用情感工具。
"Auld Lang Syne"这个短语本身便是语言考古学的宝藏。在低地苏格兰语中,"auld"对应英语的"old","lang"意为"long",而"syne"相当于"since"。字面组合可译为"old long since"(昔日时光),但这个翻译远不能传达其文化负载。反复出现的"For auld lang syne"在音乐上形成记忆锚点,在语义上则构建了时光的循环意象。爱丁堡大学民俗学教授玛格丽特·贝内特指出:"这种环形叙事不是线性的'回忆-告别',而是将过去持续带入现在的文化技艺。当人们唱到'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时,那个'yet'字既是承诺也是预言,使过去、现在与未来在酒杯中产生共时性。"

0 回复

  • 还没有回复,赶快添加一个吧!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