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次开课

开始:2025-02-10

截止:2025-06-29

课程已进行至

20/20周

成绩预发布时间 2025-06-26

期末考试截止时间 未设置

教学团队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邢台学院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讲师
河北师范大学
助教

课程特色

视频(60)
PPT(31)
作业(29)
讨论(12)
文档(28)
考试(1)

与同时代的莎士比亚相比,马洛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何异同?

By 杨艺秀 04-20 62次浏览

1 回复

  • 杨艺秀 04-20

    形式上的异同 

    1. 诗歌体裁

    马洛:以抒情诗(如《热情的牧羊人致爱人》)和叙事诗(如未完成的《希罗与利安得》)为主,戏剧诗(如《浮士德博士》中的独白)也以气势恢宏著称。  

    莎士比亚:以十四行诗(154首)和长篇叙事诗(如《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为主,戏剧中的诗歌更注重角色个性化。  

     

    2. 语言风格

    马洛:以“雄浑诗行”(Mighty Line)闻名,语言华丽、直白有力,充满夸张意象(如“将千艘战船驶向远方”)。  

    莎士比亚:语言更细腻多变,善用双关语、复杂隐喻和心理描写(如十四行诗中矛盾情感的层层递进)。  

     

    3. 格律与结构 

    两人均精通无韵诗(blank verse),但马洛的诗行更整齐激昂,莎士比亚则灵活多变(如打破抑扬格五音步的规则)。  

    内容上的异同  

    1. 主题 

    相似点:均探索爱情、欲望、权力、命运等文艺复兴核心主题。  

    差异:  

    马洛:倾向宏大叙事(如神话、英雄悲剧),强调人的野心与毁灭(如《浮士德》的求知欲);  

    莎士比亚:更关注人性复杂性(如十四行诗中的嫉妒、时间侵蚀)和社会关系(如《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中的情欲与拒绝)。  

    2. 情感表达  

    马洛:情感炽热、直接,充满感官诱惑(如《牧羊人》中的“玫瑰床”“金银衣裳”);  

     莎士比亚:情感更内敛辩证(如十四行诗第116首“爱不随时光改变”)。  

    3. 女性形象

    马洛:女性常作为被追求的理想化对象(如《牧羊人》中的“爱人”),或被动悲剧角色(如希罗);  

    莎士比亚:女性更具主动性(如维纳斯对阿多尼斯的挑逗)或思想深度(如十四行诗中的“Dark Lady”)。  

    回复

添加回复